1.新产品想法的来源
对于这点我想先说一些我个人的体会,新产品的想法无论多么天花乱坠都离不开真实存在的需求,只有需求才能够支撑一款产品从零到一,更多的不是我们如何去构思一款新的产品而是我们如何发现生活中或者市场中的需求。

不过刚才老哥也提到了,我们作为最基础的PM可能更多的拿到新产品的任务来自于自己的boss或者公司的boss要求,对于这一类型的产品我们最关键的是结合市场和boss的需求,给出一个自己评估和判断,你的boss反馈是否合理,boss的视角和基层产品经理的视角是不一样的,他们考虑的更多是产品生态的完善而不是在于单独产品的分析,但是PM是最接近市场的最接近用户的,结合两者得出一个最适合产品发展的方案才是我们在实际情况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2.如何解决问题
关于解决了用户什么问题这个点,我可以用大数据分析的方式去阐述这个问题
成本,体验,收益,心理对于不用类型的产品分别占据不同的权重,各个之间的权重比分配需要根据市场行情,市场调研情况,领导要求和数据分析的结论为依据,综合我们的权重比转换到我们产品上面,如果我们这款产品更注重用户体验,我们则必须牺牲掉成本,收益和心理上面的研究,如果我们产品同样要求成本和收益,那我们就要相对将体验和心理因素放到后面,通过这样的方式权衡我们这款产品到底最终(将功能做减法)需要什么功能实现。
今天内容里面提到一点,关于放弃问题引起的放弃客户问题,这里我有一点不同的看法,我们做一款产品是围绕一个需求点进行拓展的,但我们不可能解决所有用户的问题也不应该去解决用户所有的问题,因为我们的产品是要服务用户核心需求的而不是给用户“拯救世界”的,我可以这么说只要现实世界存在的需求豆面想着一部分用户,所以我们不可能抓住所有的用户,我们要抓住的是自己产品生态的用户,同时市场环境是复杂的,竞品在功能上有什么特点还有自己产品的布局都是我们做功能要考虑的方案,如何和竞争对手竞争用户如何增强用户黏性都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在这些问题的权衡之间我们不得不也一定要放弃部分用户,这是综合市场利润,公司管理和产品开发运营等多方面的考虑。

说一下为什么选择这三个问题,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产品都不是独立一个功能和独立的用户群体,产品功能点之间肯定会有交集,所以个人认为针对那些问题进行独立的分析价值不大,所以我选取了离学生这个大型群体最接近同时作为一款产品关联程度很高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这几个问题的特点就是:功能可以进行集成,面向对象相同,解决方案和特征关联性极高,关联性体现在三个问题可以用同一个功能模块实现。每个问题的功能设计都涉及到其它几个功能实现的难度和实现的方法(例如:单独一个图书预约问题我们有多种解决方法,但是结合所有图书馆相关需求实现成本再去设计功能可能就要舍弃一些技术上面耦合性较低的方式),这种分析更适合我们对功能做取舍以及分析整个产品带给用户的核心价值。这里可能逻辑上和分析上有很多问题因为分析问题深度要靠时间沉淀,短时间思考的不全面,也请见谅。
关于需求优先级这点,个人单独写过一篇分析的文章关于用矩阵思维确定需求优先级,有兴趣可以点进去看看。